港府推“置安心”房屋计划:能置业才安心半岛体育
发布时间:2023-09-04 18:23:55

  半岛体育“置安心”计划是香港特区政府2010年推出的公共房屋计划之一,其全称为置安心资助房屋计划( My Home Purchase Scheme)。置安心,置业才能安心。这一计划的名称形象地反映了市民对置业的诉求与期待。首个置安心项目位于青衣青绿街,将提供约1000个单位。近期特区政府推出的旨在为楼市降温的“梁十招”中有一项措施即为全数出售置安心计划青绿街单位,对每月收入4万港元以下的家庭,将于明年年初预售楼花。

  置安心计划是特区政府多年来致力于解决居民置业问题推出的措施之一,不是第一个,当然也不会是最后一个,面对市民日益急迫的置业需求半岛体育,以及由此逐渐累积的民怨,相信特区政府的相关住房政策还会不断推出。

  置业,拥有自己的住房,无论对于个人而言,还是对于家庭来说,都是一件重要的事情。香港多年来一直注重对居民住房问题的解决。由于住房市场是一个特殊的市场,单靠市场的调节并不能真正达到“供需平衡”,所以,政府的强力介入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毕竟,一个社会在尊重自由竞争的市场规律的同时,也应兼顾公平与正义,而后者,需要政府的引导与督查。

  香港很早就有为低收入居民而设的出租房屋,多由志愿团体提供。上世纪50年代,为安置火灾后的难民,政府开始大量兴建公共房屋或称公营房屋;60年代,发展政府廉租房。1972年,时任港督麦理浩推出“十年建屋计划”,计划十年内为180万居民建造足够的公共房屋。此后,又提出“居者有其屋计划”、“私人机构参与发展计划”等半岛体育,都是协助中底层收入居民自置寓所。“居者有其屋计划”由香港房屋委员会兴建公营房屋,并以较低廉价格售予低收入市民,这类房屋称为居屋。这项计划为收入不足以购买私人楼宇的市民,提供了租住公屋以外的又一个自置寓所的选择,也可以让收入相对较高的公屋居民尽快腾出公屋单位,供有需要的人士居住。上世纪80年代,政府又推出“长远房屋政策”,把人口和房屋分布到市区以外,加大发展新市镇的力度。90年代半岛体育,为解决中等收入居民的住屋问题,政府又推出“夹屋计划”,针对的是那些不合资格申请居屋和公屋,但又买不起私人楼宇的夹心阶层。夹屋的市场定位比居屋高,但比私人楼宇低。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特区政府推出“八万五建屋计划”,并于1998年推出“租着置其屋计划”,怎奈赶上亚洲金融危机,政府的一片热心并没有变成现实。2000年,政府停止兴建夹屋,2002年,政府又宣布无限期搁置兴建新的居屋。

  至此,政府在住房问题上重回“自由市场”的运作,奉行积极不干预政策。然而,“不干预”的结果就是随着香港内外环境的发展变化,一方面私人楼宇价格飙升,另一方面公屋的轮候慢似蜗牛。需要置业的人越来越多,难以置业的人怨气越来越重,无法安居的城市又怎能谈得上乐业?

  2010年,特区政府不得不再次站出来,表示复建居屋半岛体育,协助基层市民置业。置安心资助房屋计划即是在2010年的施政报告中提出,该计划由政府提供土地,香港房屋协会推行。计划兴建“实而不华”的中小型单位,以订立租约时的市值租金租给合资格的人士,租期最长5年,期间不会调整租金。当租户在指定的时限内,以市价购入他们承租的单位或计划购买的其他单位,也可以选择购买私人市场上的单位,将获得租住期间所缴纳的一半净租金的置业资助。2011年的施政报告,特区政府又推出优化置安心措施,一则除之前的“先租后买”模式外,还提供“可租可买”的方式,合资格者毋须经过租住期就可以以市价直接购买“置安心”单位;二则为楼价设定了“封顶价”,“置安心”单位在首次开卖时的市价会成为单位的“封顶价”,以保障参加者不会因为楼价的上升打乱置业计划,当然,若楼价下跌了,那自然可以按当时的市价购入有关单位。政府预计提供5000个置安心单位,除青衣青绿街外,还包括沙田36C区。置安心的定位在新居屋计划之上,新居屋计划的对象为月入三万港元或以下的家庭,置安心的对象则为月入四万港元或以下的家庭。

  在新一届特区政府主打的民生议题中,住房必然是浓重的一笔。行政长官梁振英也深谙此意,继“梁十招”之后,特区政府又很快推出“港人港地”政策,即明年会推出两幅启德发展区住宅地,日后落成的单位只限出售给香港永久居民,且30年内的转售对象也只限香港永久性居民,旨在从根本上保证香港的住宅土地开发首先用于满足港人的居住需求。日前,香港的长远房屋策略督导委员会也己开始运作,相信未来还有进一步解决居民置业问题的政策出台。

  短期置业有望,长期置业有保障,只有这样,市民对住屋的诉求才能逐渐得到解决,特区政府面临的民生、社会压力也才能逐步消融。不过半岛体育,香港人多地少,长远看,要根本解决居民置业问题,还是要在土地供应上下工夫。而土地供应,无非几个途径:一是填海造地,二是开发新的土地,三是利用周边城市的土地资源。香港政府的难题是:填海造地面临环保分子的压力;开发新土地如新界的农地,面临原居民的压力,而实际上日前政府的新界东北发展计划遇到的阻力远不止来自原居民;利用周边城市的土地资源涉及的问题则更多、更复杂。怎么办?考验特区政府的智慧与能力。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东莞外来工群像:每天坐9小时 经常...66833

TOP